聚乙二醇(PEO)基聚合物電解質的鋰離子電導率較低,限制了其在全固態鋰電池及相關領域的應用。
湖北工業大學的鄭重等研究者將離子液體注入空心硅納米棒(HSNRs),制備出含有定向HSNRs的復合固態聚合物電解質(CSPE),即F-ILs@HSNRs,并通過磁場促進了F-ILs@HSNRs在CSPE中的均勻分散與定向排列。
研究表明F-ILs@HSNRs的引入降低了PEO的結晶度,并在F-ILs@HSNRs/PEO界面形成了鋰離子傳輸通道。通過計算與多物理場模擬表明,F-ILs@HSNRs中的離子液體對鋰離子傳導的貢獻最大,其次是F-ILs@HSNRs/PEO界面。
當F-ILs@HSNRs垂直排列于電極時,CSPE展現出最短的鋰離子遷移路徑,從而實現了穩定高效的鋰離子傳導。該CSPE的電導率達到2.14 × 10?? S cm?1,鋰離子遷移數tLi?為0.307,分別比PEO-LiTFSI高出125倍和184%,并顯著優于隨機排列或平行排列的F-ILs@HSNRs-CSPE。
此外,Li|CSPE|Li電池和LiFePO4|CSPE|Li電池在循環超過2000小時后仍表現出穩定的性能,庫侖效率接近100%。在倍率性能測試中也證實了其出色的電化學可逆性。這項研究為優化固態電解質的鋰離子傳導性能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