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硅化合物中的Si-O/Si-Si鍵因其獨特的化學、物理和生物學特性,在醫藥、材料和有機合成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因此受到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發展了很多構建Si-O/Si-Si鍵的方法。
傳統的Si-O/Si-Si鍵合成方法通常需要高溫以及產生有毒氣體。此后,過渡金屬催化和光催化方法雖然克服了這些缺點,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額外的氧化劑和高成本的光催化劑以及存在過渡金屬殘留。盡管最近發展的電化學合成方法有效地克服了過渡金屬催化和光催化方法的諸多不足,然而該方法仍面臨一些挑戰,如依賴化學計量的NHPI作為氫原子轉移媒介,以及采用成本較高的電極材料。這些缺陷限制了其應用范圍。
近日,新疆大學劉晨江教授課題組在溫和條件下利用可回收的離子液體作為催化劑和電解質,實現了硅烷與氧親核試劑(如酚、萘酚、醇和H2O)或硅烷自縮合的氧化脫氫反應,構建了Si-O/Si-Si鍵。
該方法具有以下優勢:1)離子液體催化劑具有可回收性和重復使用性,至少循環八次后性能穩定;2)廣泛的底物范圍和高官能團兼容性,成功合成了烷氧基硅烷、芳氧基硅烷、硅醇和二硅烷;3)使用廉價的石墨作為電極材料,降低了成本;4)反應時間短,提高了效率。